WHEN-何時需要照護?
WHAT-需要哪種類型的照護呢?
WHO-如何找到適合的照護與輔具呢?
隨著臺灣步入高齡化社會,這些問題或許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辛苦大半輩子的我們,人生的下一步,該做哪些準備? 先別擔心, 家倍安 來幫您解決問題,只要拿起話筒,撥個號碼,服務馬上到家。
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
簡單的照顧服務其實包含了許多細節,還有很多平常不容易知道的專業知識,加上網路訊息龐大又複雜,我們未必能找到適合我們的資訊。舉例來說,我們可能在搜尋引擎鍵入關鍵字「洗澡椅哪種好?」時,搜尋結果只出現大批次「嬰兒洗澡椅」,而非我們需要的「適合銀髮族使用的洗澡椅」之相關結果。
當搜尋結果出現過於詳細且專業的醫療知識時,我們該如何消化呢? 或許我們在我網路上碰壁之後,便會想乾脆直接交給專業人士,他們總該知道該怎麼辦吧!可惜的是,並非所有醫師與護士都對各種病症瞭若指掌,也非每位護理人員都能清楚掌握照顧方法,更少心理師有相關心理輔導經驗了。(延伸閱讀:普洛邦物理治療所負責人胡曼文:吃藥非萬能!物理治療減少臥病時間)
以使用者為中心,讓使用者能快速找到需要的資訊,乃至於服務與輔具,是 家倍安 社會企業的服務目標。秉持者「照顧家人,加倍安心。」的理念,將使用者與醫護、輔具、照護,更緊密地串聯在一起。
什麼是「 家倍安 」社會企業?
家倍安是全臺灣唯一的線上照顧服務知識資料庫,同時提供照顧服務需求者OTO服務,與協助照顧業者整合服務系統。透過平台提供雙方充足資訊,提升服務照顧產業水準,並扮演為需求者把關的角色,共創雙贏局面。
家倍安提供的服務:
- 照顧服務需求者: 尋找適合的照顧員、申請政府補助等服務。
- 照顧服務員: 進修與認證制度、職涯規劃等。
- 服務業者: 課程規劃與輔導評鑑、導入管理系統等。
長照產業現況
長期照護產業主要可以分為,機構式服務、居家(社區)式服務。居家式服務勞力工作多、社經地位低,相較於機構式服務,有更少照顧服務員願意投入。目前不論是NPO或是業者,都面臨找不到居服員的困境。(推薦課程:如何建立市場需求之產品? 痛點、解決方案、產品原型、市場規模與競爭分析)
對與長照需求者來說,隨者「在地老化」潮流的興起,有越來越多人希望能使用居家(社區)式服務。
一站式服務應運而生,透過一條龍方式,提供完整配適的規劃與全面服務。
銀髮經濟在臺灣
長照法目前雖然還在立法院卡關,長照保險也未見明朗。以他國經驗借鏡,雖然政府補助在長照產業中占有相當份量,但也有些不好例子,使補助未能真正改善服務品質。臺灣目前雖然制度還不夠完善,但對產業投入者來說,反而是一個很好的磨練機會。能在相對艱困的環境中生存的服務,才是相對好的服務。臺灣好山、好水、好風景,服務業水準高,購買力平價高等因素,都是退休養老的加分條件。以整個華人市場來看,在可知的未來,臺灣的銀髮產業發展相當具有未來潛力。
Andy貼心小建議:
居家照護,除了全日陪伴的外籍小幫手外,還可以打電話到長期照護中心申請照顧服務員。照服員每周3~4次到家探訪,每次早上10點到下午2點最佳,可以同時協助洗澡與配餐,也能觀察外籍小幫手照顧情況是否有上手。
【問與答】
問: 剛才有提到照顧員收入會比較低,請問你們企業如何協助照顧員提高收入?另外想請教你對未來銀髮宅的看法。
答:先回答第一題。一種方式先給他建構職涯發展與分級認證,比如說服務就分成初級、中級、高級,他能做的事越多、越完整、服務態度越好,配合評比的方式給他額外加給。第二種方式是輔具的分潤,這些錢主要還是從政府社會福利支出,我們會把這些錢提供給居服員做為額外的津貼。
第二個問題銀髮宅我覺得是一個假議題,實際上是你的內容是什麼,因為所有人最後住的都會成為銀髮宅。關鍵在於,第一個,一個城市的設計與無障礙設施。第二個,那個地方最近的醫院與生活機能。第三個,公眾交通設施。第四個,軟體的服務,像是社區經營,會是銀髮宅未來很大的問題。
問:很多人會需要輔具,但找不到。請問你們如何讓加倍安這樣的社會企業被更多人知道? 比如說如何接觸到可能會需要的使用者或需要被訓練的居服員。
答: 第一個是看使用者在哪裡? 一種是游離的,像是潛在使用者。一種是固定的一群人會聚在一起的,像之前我們前面提到的那些合作夥伴,我們直接跟她們接觸,幫他們提供課程、服務,所以我們一次接觸居服員與需要的使用者,我們才能直接幫助到他們,這樣是比較快的做法。這裡也呼應一下,社會企業不會跟政府拿錢,所以政府會希望積極輔導所有NPO都變成社會企業,這樣就代表產業是可以長久經營的。
(撰文/卓逸宣、謝明修,圖/天地人文創,Jack Liao2016.12.20審編。網頁資料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抄襲;歡迎分享轉載文章,並附上出處與網址,內容如有指正,敬請來信告知,我們將不勝感激,E-mail:service@tiandiren.tw)
> > >延伸閱讀:品牌總監的策略思考!「概念化」是品牌成功與市場溝通的關鍵
> > >延伸閱讀:「一定要創過業,才知道要有多痛」-電商平台 Fandora 的創業經驗談
> > >延伸閱讀:短短2年內募得3億9千萬!貝殼放大CEO林大涵傾囊相授群眾集資3趨勢4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