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次筆者在<聚離。冰毒>放映會和趙德胤導演初次見面到現在,也過了快四個月。四個月不見,即便是有著過人毅力的趙導,身形也憔悴了不少。7/5 的下午,趙導受台北電影節之邀,與觀眾分享關於他的最新紀錄片< 挖玉石的人 >的一些心得。
< 挖玉石的人 >是<歸鄉三部曲>(註一)之後,<再見瓦城>之前的一部紀錄片,於今年年初在蘭鹿特丹影展首映時,即被該影展策展人Gertjan Zuilhof譽為「亞洲版的血鑽石」,如今透過台北電影節,這部紀錄片得以呈現在觀眾眼前。
< 挖玉石的人 >所描繪的,是緬甸戰區開採玉石的工人們,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下辛苦工作,除了要躲避軍政府,還要擔心無法預料的礦災,讓他們繼續努力的,是身上那些永遠還不出來的債務:田租、肥料錢、小孩的學費、還有學電腦的補習費等等。
與過往劇情片迥異的,不是鏡頭,而是時間
對趙導而言,與之前劇情片差距最大的,是時間。< 挖玉石的人 >,耗時一年,從每日每夜的跟拍,到每一個月再回去一次。這部紀錄片,是由1000多個小時挑出的100分鐘。相較於他過往的劇情長片,<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只花了十四天,<冰毒>扣掉劇組大病的天數,也只花了快七天。
在審查制度森嚴的緬甸,時間是他們最大的敵人,在短時間要剪出一部劇情片,每個鏡頭都必須非常精準,但拍攝紀錄片,在真實之中權衡鏡頭,從1000多個小時挑出的100分鐘,逼迫趙德胤必須放下之前拍攝冰毒時的直覺,
「戲劇性的東西,當下衝擊很大,挖玉石的人,每分每秒都有新的危險等著他們。但在那樣的場域待得越久,我必須逼自己回到最單純的電影故事。」
核心的故事,都是人
1000個小時挑出的100分鐘,每分每秒都必須面對各種危機,但為了生活,他們仍繼續存在在這個場域裡面,繼續從事如此危險的工作。時間一久,那些原本看似可怕的威脅,都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趙導與劇組所要面對的,是如何透過日常生活,來表達全世界最平凡的生活追求:衣食住行。
其實玉礦跟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緬甸,富裕的生活不是跟玉礦就是跟毒品有關係。勞動是對底層的樣貌,但是透過勞動,才得以架構並成就這之上的社會:有玉礦才有這些不顧一切來挖採玉礦的工人,有這些工人才有上面統一的老闆,而老闆透過市場進行買賣。(中國目前為玉礦最大的交易市場)。
這不只是關於 挖玉石的人 的故事,而是關於人的故事。
(註一:歸鄉三部曲,為趙德胤導演的前三部長片之統稱,分別為<歸來的人>、<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冰毒>)
(原撰文:卓逸宣,Jack Liao2016.11.29審編。資料 / 圖片來源:奇摩電影、放映周報。網頁資料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抄襲;歡迎分享轉載文章,並附上出處與網址。內容如有指正,敬請來信告知,我們將不勝感激,E-mail: service@tiandiren.tw)
>>>延伸閱讀:【文學x活動】第18屆臺北文學獎
>>>延伸閱讀:【教育x設計】 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劃
>>>延伸閱讀:【藝術x攝影】風格的轉變,會說話的照片
>>>更多【好年生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