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 x 貝殼放大】CEO 傾囊相授群眾集資3趨勢4秘訣|TDRwatch

0
2717

(編按: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為第118場跨產業沙龍講師。跨產業沙龍為全台最大每週跨界交流論壇,每場次皆邀請三位不同產業專家學者與大家解構各領域Know-how。更多現場照片,請看:FB實況

ARRC前瞻火箭、灣生回家、看見臺灣等群眾集資專案不僅吸引群眾目光,同時也吸引了人們掏錢贊助他們的夢想與理念,讓改變世界成為可能。不過,執行群眾集資專案不能光擁有夢想與熱情,還需要專業的執行團隊與策略。作為台灣第一家群眾集資顧問公司, 貝殼放大 協助台灣團隊在短短2年內吸引約14萬人贊助、累積金額達3億9千萬新台幣,占台灣團隊過去4年總集資金額42%。究竟貝殼放大如何辦到?

台灣字體設計團隊「justfont就是字」設計出一套屬於台灣的字型「金萱」,並在集資平台flyingV上推出世界上金額最高的字型募資計畫,原先預計募集150萬新台幣,最終卻獲得2千5百萬新台幣贊助,被認為是集資專案中為最出色的專案之一。除了讚嘆字型設計師的設計品味、肯定他們發揚台灣文化的精神之外,你或許也會好奇「justfont就是字」背後的集資顧問團隊—貝殼放大Backer-Founder—如何協助他們一步步規劃集資策略、落實執行。

貝殼放大是一個什麼樣的團隊?從2014年成立至今,作為台灣第一家群眾集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協助包含動畫臺灣史臺灣吧、ARRC前瞻火箭、月球燈Luna、鮮乳坊、灣生回家、AQUA耳擴、口袋相簿Piconizer、看見臺灣等72件集資專案,總共吸引約14萬人贊助、累積金額達3億9千萬新台幣。而這不過花了貝殼放大短短2年時間。事實上,過去4年內總共有2,056組台灣團隊展開集資專案,其中有1183組團隊集資成功,且累計金額為9億2450萬元。也就是說,貝殼放大協助的專案數量,僅僅為過去4年內的6%,但集資金額卻高達42%,為亞洲最大、全世界第六大集資顧問公司。

 

棄高薪也要加入?集資顧問的工作內容剖析

貝殼放大提供的顧問諮詢服務屬於全包式,從前端的概念溝通、目標訂定、集資建議;統籌過程中的影片拍攝、文案設計、素材統整;行銷推廣環節的預熱宣傳、公關操作、媒體經營;正式執行過程中的專案上架、實體曝光、產品生產,以及最後端的通路發展、物流配送、電商寄賣,通通能夠提供專業的集資顧問服務。然而,群眾集資專案並無法被複製,每一次的顧問諮詢與細節執行,對貝殼放大而言,都是新的挑戰,也都需要新的策略規劃與執行,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表示,「我們之前幫iPhone口袋相簿Piconizer集資,結果很多做iPhone隨身碟的公司,也都跑來要我們幫忙,先不論職業道德的問題,群眾募資的熱情本身就不容易被複製。」

群眾集資顧問另外要解決的業務範圍眾多,除了客戶服務之外,也包含了緊急危機處理等大大小小的麻煩事,「之前有一個做樹蠟筆的廠商,趕著出貨時卻車禍,樹蠟筆全部都斷掉,這樣事情也要幫他們解決。」他接著笑說,「很多人以為顧問業是一個很光鮮亮麗的行業,只要出嘴就好,但其實我們不只出嘴還要出力,在招募新員工的時候,我們都很霸氣地說:『這家公司就像是結合了麥肯錫、奧美、李奧貝納,這些工作通通都包,就好像做了好幾份工作,但薪水只領1份,那你還願意來工作嗎?』」事實上,有很多人願意,而且貝殼放大的60位員工,皆是來自各大領域的專業好手。

 

投入群眾集資的初衷?市場爆發力強!

但這些優秀員工為什麼願意放棄高薪,投入貝殼放大的行列?「因為我們看到了群眾募資的未來可能,而且是在一開始就參與其中。」林大涵表示,若不包含「股權式群眾集資」、「P2P借貸」等市場產值,光看「回饋式群眾集資」平台如Kickstarter、Indiegogo等,台灣、中國、亞洲及歐美市場在過去8年所獲得的款項,總共約為2千億新台幣。其中,市場資歷8年的歐美洲,約1,750億新台幣;5.5年的亞洲(不含中、台)約50億新台幣;4.5年的中國約200億新台幣;4年的台灣則約9億新台幣,「光是台灣一年的郵政儲金就有7千億新台幣,所以9億的市場產值真的不高,成長的空間還很大。」

 

台灣群眾集資報告: 貝殼放大 分析3大未來趨勢

為了協助產業快速發展,貝殼放大特別彙整「台灣群眾集資報告」,回顧2011年至2015年的產業走向,並進一步分析2016年趨勢。

趨勢1:產品專案走向國際,議題專案深耕境內。根據「台灣群眾集資報告」分析,科技與設計類團隊在國外成功集資的金額,在2012年僅3件、且金額占比僅3.77%,隨後則攀升至2013年6件、占比為36.57%;2014年14件、占比為42.18%;2015年46件、占比為35.10%,「在國內平台表示優異的案件,在高人氣、高金額的信心加持下,自然會走向國際、挑戰市場。」林大涵接著說,「議題公益類專案則因為文化、政治關係,將持續在地發展。」(推薦課程:【國際實戰力:Mingling】7小時打造英文商務暨職場社交力!)

趨勢2:集資工具多樣化,獨立集資成為風潮。「集資已經不再是平台的專利,像是Facebook已經開放金流系統,另外也有各式各樣的獨立金流,以及開店工具,」他接著說,「群眾集資並不是一種專利,則是行為被統稱後的結果,所以如果你跟很多人取得資源,或是做產品預購,你也可以說你在做群眾集資。」此外,由於獨立集資和各種第三方支付工作在台灣興起與普及,間接促使國內集資平台的成長速度趨緩。根據「台灣群眾集資報告」分析,獨立集資金額從2014年約3百萬新台幣,到2015年已攀升到1億1千1百萬新台幣。

趨勢3:集資爭議開始浮現,更多對應機制勢在必行。由於近年來發生多起集資爭議,諸如專案回饋延遲、無法履行等狀況,相關業者為了保護贊助者,防範提案者無法出貨,已陸續嘗試一些避險機制,包含:無法出貨險、第三方認證、分期撥款。林大涵表示:「解決方法有很多種,但我認為更單純的做法是建立『評價』機制。目前贊助者只看得到媒體報導、集資專案頁面的評論、或是粉絲專頁的留言,但這些都是公關能力很強的公司可以操作的環節,所以我建議雙軌推動『評價』和『認證』,避免贊助者受騙,也確保提案者能夠按步驟達成專案計畫。」

 

贊助=參與改變!發揚台灣驕傲的舞台

事實上,台灣的街頭巷尾都隱藏了各路好手,像是「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 ARRC)正在籌備資金,計劃將台灣製造的火箭射向外太空;也有負責執導紀錄片《灣生回家》的製作團隊,花了100個小時就達成百萬募資目標,說服戲院開放更多縣市、更多場次的電影放映;具有台灣特色的「金萱字體」集資專案,也籌得了約2千5百萬資金,培育台灣文字風景。

然而,在這些募資成功的專案背後,仍有大大小小具有創新理念卻不知道如何行銷自己的團隊,林大涵表示,「『知道』與『不知道』之間,其實存在了很大的鴻溝,即使是我覺得操作得很到位的專案,都還有很多人沒聽過,也都很需要贊助者的實質協助。」他接著說,「像是預購《灣生回家》一張票,不只是買一張票而已,當很多人一起預購的時候,一部好的紀錄片將被更多人看到。」

事實上,群眾集資不僅是提案者證明才華的舞台,也給了贊助者改變世界的機會。林大涵表示,「在提案者所能獲得的利益,以及贊助者所能感受到的意義中,我們必須協助找到平衡點,並且讓贊助者覺得花錢花得很值得。」然而,提案者認為的「應該」並不是別人的「理所當然」,「如果把事情想得理所當然,那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除了在「利益」與「意義」中找到平衡,貝殼放大也確保集資專案的效益能夠持續被累積、且能夠為台灣社會帶來正面結果。例如:Ovomedia所研發的雲端智慧OVO電視盒(OVO TV Tomorrow),不僅能夠看電視、看網路影片、聽音樂、玩遊戲,還可以對電視節目按讚,讓使用者能參與全新的雲端收視率與滿意度調查,共同決定台灣電視的未來。

 

任何專案都難不倒你!輕鬆學會群眾集資4秘訣

如果集資題目是材料、提案者是廚師,集資顧問則像是負責擺盤裝飾,並且將菜色端給客人的角色。然而,集資顧問該如何把菜色弄得色香味俱全呢?林大涵表示,若將實體、虛擬列為橫軸;將長久、短暫列為縱軸,集資專案可以被分為4大分類,即:實體物品、參與事件、偉大行動,以及溫情感動,但這些分類可以延伸出哪些方案與祕訣呢?他解釋:

秘訣1:實體物品,創造更多。正確操作實體物品專案的關鍵在於,「創造更多」。比如說,「前瞻火箭研究中心」的火箭發射計畫,不只是完成研發團隊的太空夢而已,該計畫對於台灣推進、材料、遙測等技術的發展,都有實質的助益,「哪怕這些人以後不做火箭了,他們都能為台灣相關產業做出貢獻,」林大涵接著說,「所以這不只是發射火箭而已,還創造了更多的價值,而這些價值就是我們與贊助者的溝通方案。」

秘訣2:參與事件,美好體驗。明明在家裡附近跑步也可以稱為路跑,但為什麼我們反而更熱衷路跑賽事呢?「因為一場活動可以把所有人聚集在一起,有人跟你一起堅持到終點、也有人為你歡呼鼓掌,最後創造出的不只是一場賽事,而是美好的體驗。」

秘訣3:偉大行動,分享成就。「把一個很偉大的行動,變成可以分享的成就。」林大涵舉例說明,為了控訴太陽花學運期間,學生被強制驅離立法院的事件,有網友在集資平台flyingV發起專案,最後共有3621位網友共同集資,買下《紐約時報》全版廣告,藉以表達學運訴求。

秘訣4:溫情感動,立即行動。台灣紀錄片《看見台灣》利用網路向群眾集資舉辦首映會,總共有3千多位民眾捐款248萬新台幣,並一同在自由廣場觀賞此片首映,而現場更樹立了長達23公尺的感恩牆,寫上每位捐款者的姓名,以表達感謝之情,「當現場的民眾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牆,都會覺得很感動,也一定會拍照、打卡加上傳,這對集資專案來說是很棒的宣傳。」(延伸閱讀:品牌行銷不只是下廣告! 前奧美創意總監打造有梗行銷:APP過香爐

最後,林大涵表示,「我很努力在創造一個充滿拉力的環境,透過好的溝通把一些過去冷門的領域呈現給大家,不論是金萱字型、ARRC火箭,這些優秀團隊在做的事情都值得被關注,它背後延伸出的產業價值更是不可預期,雖然要達到成就很難,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做不到。」以群眾募資顧問稱呼自己,但貝殼放大與林大涵,儼然就是促進夢想實現的推手。

 

 

01-300x46

12998469_778183032282749_3911332778837101430_n

林大涵(Tahan):貝殼放大 / 執行長(亞洲最大專業群眾集資顧問)
貝殼放大為亞洲最大專業群眾集資顧問公司,提供從策略規劃、影音製作、媒體行銷、原型量產、網站製作、股權集資等各項服務,累積集資金額達 4 億元。貝殼放大成立於2014年10月,並於2015年提供52個募資團隊群眾集資顧問服務,數量僅為當年台灣群募案的十分之一,集資金額卻占總額的六成。Tahan 現為貝殼放大執行長,並曾獲選為2016 Forbes 30 under 30 Asia、2015台灣MVP經理人。

 

 

> > >延伸閱讀:連賈伯斯都投件申請的設計獎項!紅點設計大獎如何吸引70個國家、超過1萬7千件作品?
> > >延伸閱讀:
從30萬成長到超過1億的營運秘密!一次剖析flyingV、鄉民晚報、電獺少女的開發關鍵
> > >延伸閱讀:
前「全民最大黨」金鐘獎製作人 轉戰網路節目24小時破百萬瀏覽

 

 

(原編撰 周怡伶 圖/天地人文創,Jack Liao2016.12.08審編。網頁資料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抄襲;歡迎分享轉載文章,並附上出處與網址,內容如有指正,敬請來信告知,我們將不勝感激,E-mail:service@tiandiren.tw 瞭解更多:天地人文創/ 天地人學堂 專業課程與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