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x特刊】英國脫歐成功,將如何衝擊科技業?|TDRwatch

0
3361

本文作者Chris,原刊自INSIDE,天地人授權轉載。「硬塞的」科技網誌成立於2009年11月底,係由一群熱愛網路的人所成立的共筆部落格。我們閱讀、觀察、思考並分享。針對新媒體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分享新知、討論個案、研討技術,竭誠歡迎您跟我們一起關心、討論與分享。

 英國脫歐(Photo Credit:Descrier@flickr)

先說很重要的一點:科技業者普遍反對脫歐。

今天(2016年6月24日) 英國脫歐 公投結果出爐,脫歐派以 51.9%(1741 萬票)的得票率獲勝,英國確定脫離歐盟,這也讓力挺留歐的英國首相卡麥隆 David Cameron 因需負起政治責任,宣布辭職。

根據 CNET 的報導,英國研究公司 Juniper Research 的調查發現,有 65% 的人認為脫歐會對全球高科技產業造成負面影響,更有超過七成的人相信,脫歐將使英國更難吸引來自歐盟各國的高科技人才。英國也在歐洲的高科技產業中佔據領導地位,原歐盟的 47 間市值超過 10 億的獨角獸中,就有 18 家來自英國

像 BT、Vodafone 跟 O2 這英國三大行動電信商都紛紛表態反對脫歐,BT 表示「這會衝擊該公司近五分之一的英國海外收入」,O2 跟 Vodafone 也強調英國高科技業需要歐洲市場。根據  Engadget 的調查,連微軟、Virgin Media 與福特也都表明反對;只有 Dyson 一間表明支持離開歐盟,其餘公司不是反對離開,就是不表態或不予回應。但確定脫歐後,不難想像上述反對脫歐的高科技業者將會面臨一次不小的政經衝擊。

總體影響:無法與歐盟「一體適用」

從總體來看,由於倫敦佔據全球金融中心地位,英國同時也是歐洲地區科技產業群聚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許多高科技公司都把英國視為進入歐盟的跳板,例如 Google 跟 Amazon 才在日前聲明將在英國成立能容納數千名員工的新總部。

但離開歐盟後,意味著「歐盟一體化」的法律、貿易協定將不再一統,英國之後必須重新與包括歐盟以內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簽署新的 FTA,這也將讓這些高科技產業(其實也不光是高科技業)勢必把「英國」跟「歐洲」視為不同的市場,必須耗費額外的成本重新調整歐洲方面的佈局。以智財權為例,過去只要在盧森堡登記專利就可以適用整個歐洲,但現在必須英國、歐洲各登記一次。在數位政策上,歐盟本身也力求營造「數位市場單一化」,但隨著英國離開,像原本的歐盟與美國「安全港架構」資料共享計畫就得被迫將英國分割出去,這也是矽谷方面最不看好脫歐的層面之一。(延伸閱讀:KPI成為創新殺手?歐盟盛行的3個創新秘訣)

人才、資金與總部將有出走危機?

上述提到了有超過七成的人認為脫歐將更難吸引高科技人才,這點對新創產業來說,可能是一次更嚴重的打擊。根據 CNN 報導,目前英國新創公司內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員工來自英國海外,裡面絕大部分都來自歐盟國家;但英國脫歐意味著在歐盟與英國之間將設下了一道高科技員工的門檻,即使這些員工願意留在英國,勢必也將碰到隨之而來簽證法律程序與費用等瑣碎問題。一間英國線上旅遊預訂新創公司 Lastminute 共同創辦人 Brent Hoberman 就認為,脫歐會破壞倫敦作為進入歐盟跳板的地位,並且批評英國有關脫歐的主流意見都過度集中在實體商品進出口,而忽略了以服務為主的科技新創業。

479370088_3326281261_o▲脫歐真的會讓英國陷入經濟低潮,進而影響科技業嗎?(Photo Credit:Rafael Matsunaga

此外,脫歐後可能造成的經濟風波,也可能會讓位於二級投資市場的創投更加趨於保守。像目前英國最大的創投公司,就是來自盧森堡的 EIF(歐洲投資基金),雖然最近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其觀望態度:「所有對英國離開歐盟的影響判斷都還言之過早」,但 TechCrunch 就引述創投業界人士的看法,認為脫歐將會使得來自歐洲方面的資金停滯,轉投風險相對較小,掌握度較高的歐盟新創公司。(推薦課程:獲利營運模式(BMC, Business Model Canvas )培訓系列課程)

不僅如此,英國本地的金融與投資業者也可能因失去對歐盟「牌照通行權」,短期內使金融交易量一年減少 670 億~920 億英鎊,導致投資能力弱化,進而降低推動科技與新創企業的動力。

最後一個隱憂則是很可能會爆發總部「出走潮」,由於脫歐後市場被一分為二,很多科技或跨國公司由於資料受到英國與歐盟之間不同資料法的限制,將「被迫」把資料遷移到歐洲境內,進而降低英國作為資料中心的重要性。

不無利於英國經濟的可能

那麼脫歐真的會傷害英國經濟嗎?從總觀來看確實有反面意見,根據風傳媒的報導,「脫歐經濟學家團」(Economists for Brexit)日前發佈了 45 頁的報告,反對英國財政部的官方意見,指稱脫歐後的經濟反而會更好,能擺脫歐盟繁重的法規負擔,避免被錯誤的政治改革方向牽連,並獲得生產力提升 2%,競爭力上揚 5%,真實可支配收入增加 1.5%,匯率下降 6% 等益處,有助於壓低英國物價、提升英國 GDP。以吸塵器聞名的 Dyson 其創辦人 James Dyson 也是少數力挺脫歐的科技業人士,他認為繼續留在歐盟將會擴大目前與歐洲其他地區的貿易逆差。

8487836791_b1aaa6ce2e_o▲Dyson 創辦人 James Dyson 是少數力挺脫歐的科技業人士。(Photo Credit:Eva Rinaldi

有意思的是,Dyson 身為英國最創新的科技公司,卻力挺脫歐,而無視脫歐之後人才與經濟協定上對企業經營的劣勢。也許一些外部的政經條件的確會對新創或科技公司造成影響,但是持續不斷的在自己掌握優勢的領域創新,才是競爭力的展現。這或許也可以給台灣想要依賴中國或東協等大市場的新創公司一些啟發。

不過無論正反意見如何,如今木已成舟。上述高科技業對脫歐的擔憂也恐將一一實現,別忘了,上述無法與歐盟「一體適用」、人才、資金與總部出走問題,對有計劃進軍歐洲的台灣企業一樣適用。屆時英國、歐盟、矽谷甚至到台灣與全世界的科技公司,都必將在新的歐洲局勢上面對挑戰。

斜標_合作媒體
1375670_10151676163421566_797850962_n

INSIDE

「硬塞的」科技網誌成立於 2009年11月底,係由一群熱愛網路的人所成立的共筆部落格。我們閱讀、觀察、思考並分享。針對新媒體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分享新知、討論個案、研討技術,竭誠歡迎您跟我們一起關心、討論與分享。

(原撰文/INSIDE,Jack Liao2016.12.12審編。網頁資料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抄襲;歡迎分享轉載文章,並附上出處與網址,內容如有指正,敬請來信告知,我們將不勝感激,E-mail:service@tiandiren.tw

> > >延伸閱讀:從30萬成長到超過1億的營運秘密!一次剖析flyingV、鄉民晚報、電獺少女的開發關鍵
> > >延伸閱讀:
4模式累積用戶、4型態廣告獲利,全球第三大APP開發商的事業拓展關鍵
> > >延伸閱讀:
短短2年內募得3億9千萬!貝殼放大CEO林大涵傾囊相授群眾集資3趨勢4秘訣

 

> > >更多【 跨產業沙龍 】活動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