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C
Taipei
星期五, 19 4 月, 2024

縫— 洪鈞元 個展|台北當代藝術館

監獄環境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縫」

展覽簡介

監獄環境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縫」,無論是牢房的對外孔隙、門縫,或外窗柵欄所切分出的空洞,組成關押政治犯的日常視野。然而,中文字的「縫」在語音上,同時具有兩種相對的含義,如讀四聲,為描述缺口與裂隙之意。相反地,讀音為二聲時,則作為「修補」的動詞,例如縫紉。據此概念,回應白恐政治犯與國家權力間兩面的矛盾關係。

洪鈞元拍攝了政治犯逃獄失敗的過程,其經過一段曲折、壓迫與苦難的路徑後,望向無處可逃的大海,最終成為一種自我矛盾的消耗。此外,作品借用白恐政治犯涂南山前輩於綠島被關押的回憶,以及演員楊昇浩高祖父林壁於日治時期,亦因政治因素被判刑入獄之事件,進行時空交錯的生命層疊及敘事隱喻。

藝術家介紹:洪鈞元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台灣人文創新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作品足跡遍佈世界各地,數次入選各類國內外影展及錄像藝術節。曾獲第二屆地中海當代藝術獎「攝影與錄像藝術類」第二名、法國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Berlin影展入圍、第九屆塞爾維亞Holywood Serbia國際影展最佳實驗影片、第十屆開羅錄像藝術節入選、2020年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SmolShorts獨立影展觀眾票選獎、 2019年丹麥哥本哈根60秒短片藝術節評審團十大最佳影片、觀眾票選獎;國內於2021年獲「高雄獎 – 影像暨科技媒體藝術類」入選、2020年世安美學獎「音像藝術類」及第八屆「臺南新藝獎」,作品亦獲文化部藝術銀行、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藝術中心等單位典藏。
洪鈞元作品帶有強烈的內在情感問題,主要原因來自於他的破碎原生家庭。因此,藝術家在作品中尋找具有相似成長經驗的對象成為關鍵元素,進而建構屬於自身生命體的共感同溫層。

作品簡介:縫—洪鈞元個展:縫

2022 / 04 / 02 Sat.- 2022 / 05 / 29 Sun.16:00 – 21:00
藝術家:洪鈞元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廣場電視牆

腳本來源:
涂南山(1926-2015)
1926年出生於嘉義,嘉義中學畢業。 1951年凌晨於台大法學院宿舍遭到逮捕,被羅織加入省工委會的外圍組織「愛國青年會」而遭到判刑。被捕時,桌上還放著《資本論》,皮箱裡被搜出《列寧主義問題》,以及正在翻譯的矢內原忠雄(Yanaihara Tadao)著作《馬克思與基督教》文稿。綠島關押期間於新生訓導處完成《耶穌傳》之翻譯,1963年出獄後在陳茂源教授等人的幫助下,將《耶穌傳》付梓;隨後繼續完成《羅馬書講義》的翻譯。

林壁(1891-1942)
本片主角之高祖父,明治24年出生於豐原,後來為當時該地區的知名中醫師,二戰時因不願將其姓名更改為日本名,被日本政府判刑,前後入獄三次,高祖母則因戰爭空襲時罹難。國民黨來台後,弔詭地將林壁入祀豐原忠烈祠。

關於演員:
延續藝術家一直以來的創作方法,作品中的演員不會只是單純的扮演某種角色,他們各自都會有特殊的原生家庭經歷,並且也願意公開這些生命歷程。主角除了高祖父的故事外,父母親在他小時候離異,而父親後來在車禍意外中離世,當時他只有國小,於是由姑姑與奶奶扶養長大。

製作團隊:
導演 / 剪輯 / 調光 / 美術:洪鈞元
演出:楊昇浩
攝影:蔡博全
攝助:江明政
音樂:張建豪
收音:董宇峰、吳豐君
燈光:朱映蓉
側拍:譚立濬
場記:黃桂琳
場務協助:蘇芸萱、洪全億
媒材:單頻道錄像
時間:14分32秒
年份:2021

資料來源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