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風文化 總編輯郭顯煒:台灣出版業流程一次解析!

0
2049

文字的力量之巨大,不是三言兩語所能形容的。因為文字,費茲傑羅的華麗派對宛如昨日之事;因為文字,普魯斯特的瑪德蓮在唇邊依然溫熱;因為文字,我們與蕭紅一同見證了屬於她的黃金時代。而傳遞文字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出版。這一次,我們邀請到了 沐風文化 創辦人兼總編輯:郭顯禕先生,以編輯的角度為我們一探出版業的美麗與哀愁。先後在圓神集團和麥田出版分別擔任過 編輯 和主編的他,經手策劃的書籍種類非常多元:從哲普類型的<哲學家的咖啡館>、宗教類的<穆罕默德的傳記>到甫出版的旅遊類心情隨筆<為什麼去遠方>應有盡有,「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出版社,一個可以真正由自己下決定的出版社,我才能證明自己的理念,能不能夠實現,到底哪一個環節是不被市場接受的。而在證明自己之前,我想要出去闖盪,先學習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商人,我才能成為一位更好的出版人。」2012年4月,抱著滿腔熱血與理想,在暫離出版業轉當壽險顧問經理後,他獨資成立了 沐風文化 出版社。

 

正是你自己想讀的書,決定了你無從選擇時的人生。-王爾德

“It is what you read when you don’t have to that determines what you will be when you can’t help it.”

 

 

甚麼叫出版?

印成圖書報刊,以供出售或散布,謂之出版。若由廣義與狹義定義出版品,以狹義的出版定義而言,其實報紙、書都是出版品,不過廣義來說,CD、DVD等影音產品也都是出版品的種類之一。簡單來說,能讓資訊公開,就是出版品。

 

出版流程:收稿、編輯、印製、發行、(退書)

出版流程一收稿

稿件來源

  1. 作者自行投稿
  2. 出版社邀稿
  3. 買外文版權

對許多作家而言,成名前被出版社退稿的屢見不鮮,現今知名的網路媒體創辦人Arianna Huffington回憶起她人生的低潮期,就是她的第二本書被三十七家出版社打了回票。除了被動接收,許多出版社在執行書目企劃時也會主動邀稿,不過現今華文創作的利潤遠比不上直接購買外文版權翻譯後上架的暢銷外文書。目前,在台灣書店流通的書籍裡,有一半以上的書為翻譯書。

 

出版流程二 編輯

書之於 編輯,如電影之於製片。作者把稿件完成後,編輯 便會開始審稿、校稿等文字的潤飾,並為文稿找到符合的圖片,有時也會視稿件屬性尋找合作的插畫家。當然,這一切都只是剛開始而已,離正式成書還有一段漫漫之路。

版面編排是門學問
在出版編輯的術語裡,上下叫做「天地」,左右叫做「裡外」,而字體大小與行距都是編輯需要注意的細節。怎樣讓版面讀起來舒服?郭顯禕告訴我們,沒有最好的答案,只有透過對細節的嚴格要求,才有最適合的結果。(推薦課程:提升職場競爭力的筆記術_Evernote的資料整理與專案管理實作班)

決定書名
有句諺語是這麼說形容的:「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意思是書不可只看封面,更遑論評斷人只看外表了。書名是書的靈魂之窗,一個讓人容易記住的書名,可以為這本書爭取更多的曝光機會,如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赫拉巴爾的<過於喧囂的孤獨>、或是近期艾利在書店發表的<在最好的時候,遇見你>,把書翻開前,吸引人的書名,總會吸引更多人的好奇心。因此,一本書的書名,常常是一整個出版社的人力全部一起腦力激盪一番,一起思考一本書的書名。

定義讀者群、設計封面
書名確定之後,一本書也算完成一半了,再來則是藉由稿件的內容來定義讀者群,並由此唯一具設計封面。封面不一定要很美麗,但與眾不同是一本書顯眼與否的關鍵:一百本書裡面如果你的特別醜那也算是一種成功。

裝幀方式
開本多大? 選用怎樣的紙材 ?市面上的紙種多達一千種紙類,為一本書尋找最適合他的身體就是編輯的一大考驗。

 

印製/製版/叫紙/印刷/裝訂/發行
行銷策略
新書發表會、甚至是見面會、座談會,一本書成功發行後,出版社便會使盡全力開始為書製定行銷策略。

 

「最艱難的考驗,是通路。」

不像大出版社有規模經濟的資源可以運用,小出版社常常要花很大的心力跟通路爭取機會,書籍陳列的鋪位、擺放的高度都會嚴重影響一本書的銷售量。

出書簡單,賣書難

以現在的台灣出版業而言,郭顯禕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現在的台灣已經沒有長銷書了。」以他的個人經驗來看,若一本書無法暢銷,前一兩個月沒有賣出去,基本上之後的銷量只有下跌不會回升。賣不出去的書,書店會先退還給經銷商,經銷商再退給出版社,回到出版社的書,對於出版社的倉儲空間而言是空間上的壓力,只有銷毀的命運,並認列損失。(延伸閱讀:汪達數位出版總經理董福興:電子書走向國際!W3C專家撰寫中文排版需求)

 

 

台灣出版業面臨的四大問題

問題一:市場太小
現在的娛樂選擇越來越多,我們的生活除了閱讀,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閱讀相較之下變得可有可無,大家不再那麼喜歡閒暇之時窩書店看書,相較之下,書的銷量也不能同日而語。

而去大陸販賣版權,或是直接進入大陸的出版市場或許是可以解決市場太小的分餅問題,但由於出版與言論自由的相輔相成,出版是被管制事業,由中央宣傳部統一控管,問題較台灣市場複雜,有時明明書都印好了,卻不讓出版人發行。

問題二:競爭太大
一如新聞媒體業,小小的台灣,卻有幾千家出版社競爭一個市場,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出版業成了一塊非常競爭的產業。

問題三:人才太少
郭顯禕認為,由於台灣的創作現況,光靠版稅收入無法讓作家維持生計,因此許多作者必須身兼多職,無法像國外的作者能夠專心寫作,造成文筆優秀的人才不願成為全職作者。

問題四:價格太低
從文稿,到成書,中間花費的心血之大,相較於書的價錢:郭顯禕表示:書真的太便宜了,為了增加需求而壓低價的代價,便是利潤太薄,讓出版業成為了許多人才裹足不前的窮忙行業。

說了這麼多,那為何還是選擇繼續做出版?

 

「因為人生不能重來我不想讓自己有所遺憾。」

 

成立到現在已屆兩年,沐風文化的出版類型也有了不一樣的改變:雖然都以非小說類為出版方向,但郭顯禕提到,在未來,不只是商管與職場方面的勵志書籍,他們會更注重人文、教育、生活、旅遊等書籍。今年一月初剛上市的<為什麼去遠方:啟程,到別人的生命裡尋找答案>便是一位女孩透過人助旅行擁抱世界的故事。有大出版社的編輯眼界,保險業務的生命歷練,路走得崎嶇,但風景是美的,而他的初衷也始終沒變:讓讀者能夠「享受閱讀,如沐春風。」

 

 

 

沐春文化

郭顯煒 (Louie)麥田出版社/ 史哲主編 (城邦出版集團)。

2012年創立沐風文化,顧名思義,希望在數位化的浪潮下,也要讓讀者享受閱讀如沐春風。曾出版《一九四六:被遺忘的台籍青年》、《為一件大事瘋狂》等暢銷好書。

跨產業No.60 【更多活動花絮請點我 】

 

 

【Q&A問答時間】跨產業沙龍於每位講師分享後皆有精彩Q&A問答時間

Q1:德為何想要離開大出版社而轉往創業呢?
A:大出版社人多嘴雜,有時候分工過於精細,責任歸屬卻又是另一件事情。因此那時決定再多接觸其他行業,然後用創業來檢驗那些在大出版社不可行的運作模式,是否也有可行的一天。

Q2:出版社如何跟數位發行商合作?一年有多少的書會被推出?
A:電子書這一塊其實是一塊蠻爭議的市場,很多人覺得紙本市場的好壞並不是因為電子書的發展而起,但對我來說電子書對出版商而言沒有保障,資訊的互信程度尚未被建立起來。除非真的賣不動,我不會推電子書。

 

 (原編撰 卓逸宣 圖/天地人文創,Jack Liao2017.01.14審編。網頁資料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抄襲;歡迎分享轉載文章,並附上出處與網址,內容如有指正,敬請來信告知,我們將不勝感激,E-mail:service@tiandiren.tw 瞭解更多:天地人文創/ 天地人學堂 專業課程與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