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日常的觀展經驗之中,艱澀的抽象表現及當代概念或許較難為民眾所認知,但當畫面之中出現了民眾所熟悉的植物或果物之時,不免會發現民眾常常熱衷地討論了起來。因為當討論檳榔、甘蔗、香蕉及椰子樹等植物時,這並非陌生且異國的植物學標本,這是和多數島嶼居民生活經驗所切身相關的生活地景、飲食文化及產業系統。
若說這些作品及本展意欲喚醒些什麼,可能是重新嘗試尋找臺灣現當代藝術與臺灣生活經驗的直接聯繫,亦可能是藉此反推,理解臺灣藝術家在此脈絡中所扮演的角色。
▲張新丕 Sin-Pi Chang/ 熱帶-樂園 Tropical-Paradise/ 2014-2019/ 400x400cm/ 布上壓克力
日治時期,詩人西川滿常以「華麗島」(Karei-Tō)一詞來形容臺灣的地景。戰後不論是國府轉進來臺常用的「寶島」,還是戒嚴時期的黨外運動中具有號召力的「美麗島」語彙,其實都在指涉同一件事情:臺灣是座美麗、且充滿寶藏的島嶼。不論是殖民者、統治者、還是草根庶民,大家皆用不同的立場投射自己對於島嶼的想像。而最直接承載這些想像的意象,除了臺灣島在地圖上彷如番薯一般的島嶼形狀外,便是遍布島嶼上的熱帶作物。檳榔作為臺灣南島文明中少數仍可傳承至漢人移民社會之中的作物,於現代化的過程中遭遇程度不等的歧視。蔗糖及香蕉則是因為殖民地的經濟建設被廣泛栽培,相關的產業鏈亦塑造了臺灣的產業地景。椰子樹出於殖民者追求的異國風情觀賞目的,成為了臺灣都市地景的核心。
▲李俊賢 Jiun-Shyan Li/ 北灰 Betel-Nut/ 1997/ 45x53cm/ 壓克力顏料、畫布
本展嘗試展出不同時代的作品及藝術家,透過這些創作來針對上述的四種作物進行探討。當19世紀末蘇格蘭探險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首次來訪臺灣並拍攝下島嶼的地景時,當時島嶼還維持著自然的林相。但隨著殖民及現代化,糖廠、香蕉園及檳榔園構成了臺灣鄉村的尋常地景,而椰子樹蔭及移民社會則成為了臺灣都市的日常風景。正因為檳榔、香蕉、椰子樹是臺灣的尋常地景,而甘蔗是戰後其中唯一的公營農業加工販售產業,蔗田與糖廠曾是多數人童年記憶裡的風景,因此它們才會如此深刻的烙印在我們的生活中;當我們嘗試描述它們時,我們所描述的不僅是自然地景,而是臺灣人的記憶、生命經驗及歷史意識。
展覽資訊
時間:即日起~2020/06/14,09:00~17:00
地點:1館2樓展覽室B、1館2樓展覽室C、1館2樓展覽室D、1館2樓展覽室E、1館2樓展覽室F、1館2樓展覽室G、1館2樓展覽室H
(圖片/資料來源:台南美術館。網頁資料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抄襲;歡迎分享轉載文章,並附上出處與網址。內容如有指正,敬請來信告知,我們將不勝感激,Email:service@tiandiren.tw)
>>>延伸閱讀:【VRx高雄電影館】 落難神像+歐歐鳥之歌 單元 VR體感劇院|TDRwatch
>>>延伸閱讀:【VR x高雄駁二】《咕嚕米的眼睛》VR體感劇院,金曲歌王蕭敬騰、金球影帝柯林法洛性感獻聲|TDRwatch
>>>延伸閱讀:【嘉義文創X迪化207】瞭解台灣百年文化_食涼-夏天的滋味特展|TDRwatch
我們是誰?
天地人文創旗下天地人學堂,每年超過400堂課程,為P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