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打破傳統藝術的藩籬,不再侷限於畫框,而能矗立於偌大的空間中,與同在一處的人們產生各種互動。你是否曾受這些空間中的大型作品驚艷,忍不住駐足仔細欣賞呢?一起來看看這些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公共藝術!
合図─eyes─人のかたち
天花板上有一堆紅蘿蔔?〈合図-eyes-人のかたち〉(中譯:合圖─眼睛─人形)出自日本圖像設計師與繪本作家中辻悦子之手,這些看似懸吊著的紅、白、黑三色蘿蔔,其實是神祕詼諧的「人形」。中辻悦子從事有關人形的創作已超過五十年,無論是二度或三度空間的創作,她都僅以童話的方式呈現「空」的人形,而不喜歡在作品中加入太多「人」的元素,她希望這些作品能做為不同靈魂、存在與情緒的載體,讓觀賞者在其中放入真正的「自己」。此作品由 Yoshiaki Inoue Gallery提供,並於2016港都國際藝術博覽會(2016/6/24~2016/6/26)展出。
▲中辻悦子〈合図-eyes-人のかたち〉混合媒材 1995-2003(圖片提供/Yoshiaki Inoue Gallery)
空行
〈空行〉出自台灣知名雕塑家李光裕之手,造型取自藏傳佛教的「空行母」,書法線條的片狀結構刻劃出動感,營造「空中舞者」在蒼穹舞動的歡快表情。自西班牙學成歸國的李光裕融合現代與傳統、具象與抽象、東方與西方,形塑極富個人特色的雕塑美學風格,在此次作品中他引介「空行母」之意,強調個人透過內觀自省得以體認且領悟道意,終化肉身為真理之身。此作將委由采泥藝術於港都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以截然不同的雕塑美學揭示東方雕塑新浪潮來襲,並為高雄營造雕塑新氣象。
▲李光裕〈空行〉銅 2014(圖片提供/采泥藝術)
萬物之母
義大利雕塑家艾倫·德梅茲(Aron Demetz)關注人與自然間的關係與特質,跨越西方傳統文化既有的絕對性思維,轉而聚焦內與外的相對性,積極詮釋生命本質。〈萬物之母〉為他在2014年時的創作,此作品除了牢牢地紮根於土地上,更如春天新生的胚芽往無盡的天延展,彷彿靜靜等待著將至的契機,展現人對天地的崇敬與謙卑。作品上方的人順應自然變化,面北的身上覆蓋厚重毛髮以適應陰冷,另一側向陽面卻保留光滑的肌膚,這般鮮明的對比如同人類心中原始的野性與演化後的感性、理性,對立卻永遠並存。此件公共藝術雕塑由尚畫廊展於2016港都國際藝術博覽會,意喻南島文化的思維亦是人類應順應自然的變化。
▲李光裕〈空行〉銅 2014(圖片提供/采泥藝術) ▲艾倫·德梅茲〈萬物之母〉椴木 2014(圖片提供/尚畫廊)
>>>延伸閱讀:【藝術×畫廊】讓人駐足的畫作美學,台灣畫廊特輯(上)
>>>延伸閱讀:【藝術×畫廊】讓人駐足的畫作美學,台灣畫廊特輯(下)
>>>延伸閱讀:【藝術×國際】ART TAIPEI移師高雄,KAOHSIUNG TODAY掀南島藝術風潮
實習撰文:Kiki
我們是誰?
天地人文創旗下天地人學堂,每年超過400堂課程,為P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