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閉上眼睛。說到非洲,第一個浮現在你眼前的畫面是什麼?
草原、沙漠,或野生動物?其實,這些都只是非洲的一小部份而已。
2014年,「從非洲看見台灣」計劃正式啓動。這是一個由七位青年旅行家所組成的團隊,透過親身走訪非洲諸國,他們期望能以自己的所見所聞改變台灣對於非洲的刻板印象,並藉著建立平台的方式,讓大眾看見非洲更多元的面貌。(延伸閱讀:大叔帶你用 VR 勇闖台灣秘境!三立推 VR 行腳節目《進擊的大叔》)
在你想像之外的非洲
Lightening Dark 創辦人兼執行總監 盧韋辰 用了八十五天的時間,從布吉納法索開始,走過迦納、衣索匹亞、肯亞、烏干達,以及盧安達。在這趟旅行中,他看見了許多台灣人無法想像的部分。首先,很多人可能覺得非洲是個沒有網路的地方。但是,你知道東非國家的支付產業頗有一番發展嗎?此外,除了好萊塢、寶萊塢,熱愛電影的你聽過奈萊塢(Nollywood)嗎?
肯亞的人口將近四千萬,國內生產毛額(GDP)僅有三百八十億美元。這樣的情況下,銀行帳戶對肯亞國民來說需求不大,但在經濟拮据的生活中不免還是有些小額支出。這時,比起現金,電信公司所推出的行動支付服務就是個相對便利的選擇。人們以手機為電子錢包,支付包括商業交易、薪水,甚至水電費、計程車費等款項。
奈及利亞的電影工業近年來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有著奈萊塢的稱號。電影在奈及利亞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除了娛樂之外也緩和了緊繃的政治氣氛。而且,奈萊塢的電影產量僅次於寶萊塢,甚至打敗了好萊塢,排名全世界第二。
台灣呢?對於這些資訊,台灣可說是接收不良的。
國際觀≠歐美觀
西元2050年,非洲人口大約會成長至全球的25%;換言之,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黑人。眾所皆知的是人氣帶來商機,但面對這麼一個龐大的經濟體,台灣對於非洲的了解顯得偏差而貧乏,更沒有一個能夠取得相關資訊的平台。然而,時常被視為台灣競爭對手的中國,卻早已在非洲大陸全方位地深耕,擁有十分豐富的資料庫了。
現代台灣社會所強調的「國際觀」,似乎只侷限於歐美國家、中國、日韓的印象。然而,總是跟隨別人的方向,又怎麼能超越、領先呢?盧韋辰認為,台灣的年輕人應該即時認識新興市場,如非洲、南美洲、俄羅斯、中東等等,就能看見更多發展的可能。(推薦課程:【國際實戰力:Mingling】7小時打造英文商務暨職場社交力!)
實務進行的點亮計劃
「從非洲看見台灣」團隊透過實務的方式,舉辦了許多活動和大眾分享他們的所見所聞。他們邀請曾到過非洲的背包客、志工,甚至在台非洲人,談談當地真實的樣子,也在the lightened café展出十個非洲家國家旅行的相關事物。
在分享會上,他們設計以換桌會議的方式,讓所有互動不被限制於單向的模式。由瞭解非洲的人擔任桌長,帶領其他參與者討論一些世界議題。日後也計劃和政府單位合作、舉辦非洲辦桌,透過有趣實際的方式而非死板的文字介紹非洲文化,能引起更多共鳴。
出走然後感受
“When you travel, remember that a foreign country is not designated to make you comfortable. It’s designated to make its own people comfortable.”
盧韋辰說,這段話在旅行中時時提醒著他,停止埋怨、放下成見,用心去感受。一個國家之所以發展,是為了當地居民,而非外來者。他希望「從非洲看見台灣」計劃能成為一個催化劑,透過這樣一個平台,激發更多人願意去認識、瞭解、甚至真的走出去看看這個很大很大的世界。
【問與答】
問:具體而言,為什麼認識非洲能對台灣有實質的幫助?
答:如果你想創業,但又想不出點子,或者覺得這些已經被台灣人做完了,那麼,非洲會是一個新市場的選擇。例如太陽能科技、運輸業、鋼鐵廠、塑膠廠,遠洋漁業、飯店、餐廳⋯⋯等等,都是可以發展的產業。風險當然存在,但是風險和機會是一體兩面的。
問:請問這個是不是一個單純分享的平台?或者有營利的計劃?
答:我希望能採取社會企業的方式,以商業模式及手段解決社會上的問題,並不以營利為第一順位。
問:為什麼是從「非洲」看見台灣,而不是其他國家?有別於歐美,從台灣看非洲有什麼比較特別的切入點嗎?
答:首先,非洲有五十四個國家,我認為這樣的面向比較廣。其次,「非洲」這個關鍵字,帶出訊息給人們的震撼相對是較大的。而非洲只是一個媒介,我們希望能藉由非洲,讓大家開始發現原來世界這麼大。歐美國家常用比較高的姿態看待非洲,就連NGO也不例外。他們並未因地制宜,而是採西方國家的思維處理當地問題,這也位當地人帶來困擾。相較之下,台灣其實是個很願意傾聽的國家,也有一定程度的創意,這就是台灣所擁有的優勢了。
(撰文/卓逸宣、陳姿伃,圖/天地人文創,Jack Liao2016.12.21審編。網頁資料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抄襲;歡迎分享轉載文章,並附上出處與網址,內容如有指正,敬請來信告知,我們將不勝感激,E-mail:service@tiandiren.tw)
> > >延伸閱讀:如何成為產品經理、晉升CEO?升官發財的關鍵6力
> > >延伸閱讀:「一定要創過業,才知道要有多痛」-電商平台 Fandora 的創業經驗談
> > >延伸閱讀:短短2年內募得3億9千萬!貝殼放大CEO林大涵傾囊相授群眾集資3趨勢4秘訣
我們是誰?
天地人文創旗下天地人學堂,每年超過400堂課程,為P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