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全世界共被執行過2300萬次美容手術,光是美國一國的整體醫學美容產值就達950億美金。全世界有一部分的國家,包括台灣,都在瘋醫學美容。一個產業的興起有其獨特的原因背景,一個產業的沒落則是過多的競爭者投入所造成的負面效應,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現任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陳昱璁立足於 醫美產業 的浪潮上,用他專業的觀點去看台灣醫美的起落與轉型之路。
藍海變紅海- 醫美產業 的起落
隨著醫美科技的越趨發達,使得一般人接觸醫美的門檻和價格降低許多,再加上大家享受到它所帶來的正面效益,比如說人際關係變好、變得更有自信等,因此醫美變成非常熱門的產業之一。然而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其實暗藏著夕陽衰退的危機。全台灣目前約有四萬四千多個醫師,其中就有一萬兩千多人投入醫美市場,而全台灣才不過一千七百多位多位整形、皮膚科醫師,可想而知投入醫美產業的大多是其他專業領域的醫生。全台灣約有八百家醫美診所,近半數在台北市,而且多位在忠孝東路四段上,形成名符其實的「醫美一條街」。過多的業者投入醫美市場導致削價競爭、利潤減少,最後市場重新洗牌。
醫美創新與轉型之路
目前台灣醫學美容產業的經營模式大略不脫離以下三種模式:
- 品牌經營
提供高品質、高享受的服務,例如術後身體調理,可以有更多機會推廣其他療程與醫美產品,使顧客消費周期延長並增加消費次數和金額。另外,因為資源少、通路拓展不易,更加重視互利性資源,如醫生代言面膜產品,形成醫師與業者之間的策略聯盟,或是經營高端貴婦團的人脈網絡,提供客製化的醫師專人服務。
- 集團式經營
由其他企業集團轉投資醫美產業,除了導入多元的醫學預防服務,還可能引進集團資公司旗下的保健食品銷售、旅遊服務等特別項目。對這種集團式的經營方面來說,醫生是相對要付出較多的成本,因此通常會用諮詢師來降低成本,或者是建立會員制度、回饋制度及上下線制度以創造財富。
- 專科供應鏈
將醫療服務與客群進行專業區分,也就是一個診所可能只看一至二個專業項目,比如皮膚專科診所、整形外科診所或醫學美容診所,如此一來可以降低專業設備和聘請醫師的成本,診費也相對便宜。此類型的行銷方式通常是針對醫師專長進行推廣行銷,栽培明日之星,另外也會透過藝人、知名部落客或時尚雜誌撰寫體驗文打響知名度。而差別取價的多品牌的經營,兼顧高中低端消費群,增加收入。
台灣的醫美產業如果要長久地走下去,必須認清產品的取向,產品是要走平價親民路線,還是高端族群;醫師不一定是關鍵資源,只有診所價值鏈中之特定流程與機制,才是吸引顧客消費的主因;資源交換的重要性,找尋互利性及互補性資源,並且藉跨領域來提升競爭力。(延伸閱讀:如果你是CEO會選擇哪個市場:禿頭治療?還是美妝除皺?)
微整界三大武林絕學
我們在一般生活中最常聽到的幾個微整形或是一談到醫美立刻想到的不外乎肉毒桿菌、玻尿酸和微晶瓷,而這些其中也有一些你不可不知的地方:
- 肉毒桿菌毒素
放鬆肌肉、消除皺紋,效果可持續三至六個月。對肉毒桿菌過敏、懷孕婦女、哺乳婦女 、重症肌無力 不可以使用。
- 玻尿酸
為天然多醣體,存在於人體肌膚內重要保濕成分,可以改善改善皮膚凹陷、不滿飽的情況。適用鼻尖、淚溝、法令紋、豐唇等。
- 微晶瓷
為生物性陶瓷,能夠改善皮膚凹陷、不滿飽的情況,且促進膠原蛋白增生。其支撐力比較強,不容易移位,打起來比較有立體感。適用山根、墊下巴等。
權益自我把關
整形或微整形到底是要去教學醫院美容醫學中心,還是醫美診所呢?關於這一部分陳昱璁沒有給肯定的答案,因為各有優缺點,前者的醫生較無業績壓力,因此不會胡亂推銷,且定期接受評鑑有保障,但是新技術引進較慢,大部分需要預約排診;後者新技術引進較快,缺點是容易推銷療程、削價競爭。但最重要的是消費者的自我權益必須自己把關,做功課瞭解市場基本行情,多請教不同醫師意見,也不要以「最低價」當作唯一的選擇標準或因折扣而買整組療程。(推薦課程:如何建立市場需求之產品? 痛點、解決方案、產品原型、市場規模與競爭分析)
冬季皮膚保養的五大NG行為
冬天又乾又冷的天氣對皮膚總是負擔,小心不要因為錯誤的觀念而造成皮膚更大的傷害,以下是陳醫生所點出冬天一般人最常犯的五個錯誤:
- 保濕產品越貴越有效 → 產品本身有效且經常塗抹最重要
- 洗澡水越熱越好 → 水溫不可過高,泡溫泉不一過久
- 只抹凡士林就足夠 → 凡士林只能鎖水,不能補水,因此還要有補水產品
- 穿緊身、毛料的衣服較保暖 → 應選用棉質產品
- 冬天不用防曬 → 要防曬,建議防曬係數為SPF15-30之間
從醫美產業的興衰、轉型與創新,到一般人接受醫美治療該注意的事項與皮膚小常識,萬芳醫院皮膚科陳昱璁醫師以簡明精闢的方式述說醫學美容這條路,醫美一點也不遙遠或事不關己,他關係的到是你我身邊的每個人,從平日的保養到醫學療程,這些know-how你不可不知!
【問與答】
問:大學選科的考量與遇到的問題,以及交換學生適合在什麼時機點?
答:選科的時候還是要看興趣,面試的時候要這樣講,我沒有說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交換學生的話要看每個學校的安排,像我學校都是大五、大六、大七的時候。
問:想請問醫生您看過這麼多案例,那您自己對於美的定義是甚麼?
答:這題真的是非常難,因為我怕講出來有些人不同意,所以還是交由Google大神去決定好了。那其實我覺得自然就是美、有自信最美,不用刻意去強求,網路有些新聞上有寫有些人整形整了好幾十次,最後整到不成人形,這些或許是對自己沒有自信的一種表現,接受醫美治療適當就好,還是自信最美。
問:在醫學這個領域你看到老中青三代在醫學的觀念上或實作上有沒有差異?
答:以前的醫生和病人之間醫生是高高在上,要求做什麼治療病患都要乖乖接受,但是現在反而是相反的狀況,因為醫療變成一個服務業,所以現在醫病關係是非常複雜的。
(撰文/卓逸宣、黃霈曦,圖/天地人文創,Jack Liao2016.12.21審編。網頁資料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抄襲;歡迎分享轉載文章,並附上出處與網址,內容如有指正,敬請來信告知,我們將不勝感激,E-mail:service@tiandiren.tw)
> > >延伸閱讀:如何成為產品經理、晉升CEO?升官發財的關鍵6力
> > >延伸閱讀:「一定要創過業,才知道要有多痛」-電商平台 Fandora 的創業經驗談
> > >延伸閱讀:短短2年內募得3億9千萬!貝殼放大CEO林大涵傾囊相授群眾集資3趨勢4秘訣
> > >更多【 跨產業沙龍 】活動報導